1)三百四十三 霍克曼:我心态崩了(下)......(求订阅!)_我的硬核音乐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华国网络上,此时似乎也开始议论了起来。

  “我的天!我有种预感,这首乐曲绝对封神了!”

  “别扯了,李文音早封神了,不差这一个。”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卧槽,画面感太强烈了,我跪着听.......”

  “好像非常国风,但是国风的感觉......好像还不一样!”

  “梁祝......我好像在哪听过这个故事,但是忘记了。”

  网友们议论纷纷。

  而此时的华国,已经快要临近凌晨四点了。

  但这个时间,依旧有提前睡好觉的老艺术家,正轻轻打着哈欠,观看李文音的音乐会,手里拿着纸笔,似乎要记录些什么。

  曲艺家协会的会长黄仲棠,正坐在电视机前回味着《梁祝》。

  “嗯?!这是......越剧的音调?”

  越剧善抒情,充满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婉转且典雅,尤其流行于江浙沪一带。

  “不!不只是越剧,甚至还有京剧的倒板!”

  黄仲棠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之意,越看李文音越觉得顺眼。

  “啧啧,好小伙啊!”

  认识李文音这个后起之秀的时候,还是黄仲棠听自己的一名朋友,民族大学的音乐系老教授提起的。

  看平时唯民乐戏曲独尊的古板老友,居然在某一天,开始研究起了流行音乐,摇滚,电音这种新潮玩意,黄仲棠感觉非常不可思议。

  交谈之中,黄仲棠惊异的发觉,老友的话语里总是时不时的蹦出来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李文音!

  本来,黄仲棠并没有在意。

  艺术是需要沉淀的,黄仲棠当时并没有觉得,李文音传统文化的功底会有多高。

  但随着主动去了解,越看越觉得心惊。

  甚至产生了一种“我华夏传统音乐后继有人”的感觉!

  黄仲棠甚至有些怀疑人生。

  这个小伙子,早在毫无名气的时候,便已经将评剧的元素融合在了流行歌曲之中!

  而随着逐渐崭露头角,他音乐中,不仅能见识到很多传统冷门乐器,新颖的作曲思路。

  更是有着水袖舞,京剧唱腔。

  不仅仅是空白的五声音阶,甚至是宫调式这样完全国风的流行处理方式!

  在国风的基础之上,甚至非常“放肆”的引入无数西洋元素。

  或是在新颖的各类音乐中,加入华国的元素。

  回过神来,黄仲棠才惊恐的发觉。

  做出这些的居然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

  人就不能比。

  越比,黄仲棠越怀疑人生。

  自己十七岁的时候还tm在乡下戏班子里唱配角呢......

  而这人十七岁都快给音乐玩出花了!

  直到那一首《金色的炉台》后,黄仲棠便成了李文音的高龄铁杆粉。

  华国风韵的西洋古典乐!

  而关注了李文音整整一趟欧洲之行后,黄仲棠更是惊喜的发现。

  不仅仅只是华国风韵的西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