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5章 虎门硝烟(上)_屌丝重生咸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丰六年底,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婷再次出使了英伦敦。并与英国首相以及法国拿破仑二皇帝共同达成协议。三国表示消除前嫌,共同对大清用兵。当年冬天,俄国五万大军在中俄边境上开始集结。虽然时已经大雪漫天,但是由于俄国士兵对于天气适应能力强,并未因大雪的原故而停止。

  反而由于武卫军第一二三师,对于天气的不太适应,出现了小规模的非战斗减情况,僧格林沁当机决断,大军后撤一百公里,同时将边境居民迁往辽东地区避战。另派人自沈阳发电报向咸丰报告情况。

  是时,大清的电报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已经铺设了大半个中国。咸丰接报,对于僧格林沁当机临断表示了赞扬。并要求僧格林沁在大清还未与英法作出最后决战之前尽量避免与俄军正面冲突。

  咸丰六年的年底,整个大清都在为大战作关准备,各地官兵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既有些担忧,又有些期待,而沿海的百姓搬迁工作基本已近入尾声了。李鸿章与英桂正是吩咐部下将一枚枚水雷安置到各个河流的入海口之中,以抵挡联军舰队的入侵。而广洲的虎门炮台之上也是一片忙碌。

  将近五旬的左宗棠,挺身立于炮台的石壁之上,一只抚着长长的胡须,静静听着海浪冲击着石壁发出的声响,久久无言地远望着大海的尽头。虎门炮台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几乎一度被废弃不用,早已零乱不堪。炮台之上的大炮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型号的土炮,几经风雨吹打,已锈迹斑斑了。

  左宗棠显然想在这古老的炮台之上想起了他的老师,民族英雄林则徐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那时左宗棠还是一名在家苦读的仕子,几经考场黑暗沉浮,开始心灰意冷。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以惨败而告终,大清赔款割地,堂堂的天朝上国开始遭受洋夷的凌辱。当时的林则徐也成了那些无能百官的和道光皇帝的弃子,为整个大清背负起了战败的黑锅,被道光撤职查办。

  几年之后,在家读书的左宗棠深夜被自己神交已久的林则徐招见,并付之以重任。从此左宗棠便以林则徐的学生自居,一直将林则徐委托的重任挂在心头。左宗棠静望着大海,回手轻轻拍了一拍怀中。

  在他的怀里一直细心保存着一卷当年林则徐交给他的一卷地图,那是大清新疆的地形图,自从那天起,左宗棠就一直渴望着今天的到来。他不会忘让林则徐当时语重心长对他说过:“季高,我大清之患,最大者莫过于罗刹人。”

  而今他身在广州,但是他却时时牵挂着西北的情势。幸好从东北传来的电报称俄国人仅仅只有五万大军从东北杀过来,而西北面还无任何不好的消息,不然的话,他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