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5章 占领基辅_重开在奥匈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米特里·谢尔巴切夫将军站在指挥部的战地地图前,他的额头满是汗水,眉头紧锁。这一战已经进行了数周,奥匈帝国军队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的第11集团军士兵们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战线的北部,第8集团军也在顽强地抵挡着敌人,但情况同样十分艰难。

  谢尔巴切夫深知,他的决策将会对整个前线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正在思考是否应该撤退,将部队重新组织并寻找更有利的战机,还是坚持防守基辅。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已经对前线士气产生了不的负面影响,士兵们在战斗中的信心稍有不顺,就可能会一触即溃。

  在北部的切尔尼戈夫,第8集团军也在坚守阵地,但他们也感到了来自奥匈帝国的巨大压力。谢尔巴切夫知道,如果切尔尼戈夫失陷,那将会对整个前线产生严重的影响,奥军可能会进一步深入俄国领土。

  而在南部,第9集团军的状况更加艰难。他们本来计划沿着德涅斯特河防御,但奥军的猛攻导致南线被迅速突破,部队陷入了混乱之郑谢尔巴切夫深感无力,他的手中的力量有限,难以在多个战线上同时进行有效的作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谢尔巴切夫不仅需要冷静思考自己的决策,还需要鼓舞士兵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坚守阵地,对抗来自奥匈帝国的侵略。

  克伦斯基站在充满气氛的办公室中,面前的地图上标注着前线的动态。他深吸一口气,明白不能再容忍战局的连续失败。俄国的命运正悬在一线,而基辅的防守成了关键。

  克伦斯基决定找到一位他深信可以扭转战局的人,那就是布鲁西诺夫。尽管布鲁西诺夫一直支持新政府,在革命后投身国内事务,但克伦斯基知道,现在不是让他继续留在首都的时候。他需要布鲁西诺夫的领导和指挥才能在前线改变形势。

  布鲁西诺夫接到克伦斯基的召唤,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往圣泵堡。会面时,克伦斯基强调了基辅的重要性:“一旦我们失去基辅,乌克兰人将会抛弃我们,战局将雪上加霜。”

  布鲁西诺夫郑重地回应:“我会尽力而为,阁下。”

  从此刻起,布鲁西诺夫将承担起指挥前线的责任,努力稳住局势,并准备发起反击。他知道,任务艰巨,但他决心扞卫俄国的尊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克伦斯基也明白,他们的命运紧紧相连,这场战斗将决定俄国的未来。

  在基辅这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中,大部分乌克兰人对于俄国人和哈布斯堡的统治感到漠不关心。

  他们的心愿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共和国,一个由乌克兰人自主组成的国家,能够在一战结束后独立存在。尽管城市内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但许多乌克兰人只是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不愿卷入这场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