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名士入府_季汉彰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昭乍出此言论,令崔琰略感惊讶。

  他转而细细打量董昭,只见这名老友虽满面风尘,但却仍带微笑,眼神沉静又深邃,让他顿时有一种被水淹没的错觉。他下意识从果盘中取出几颗桑葚,入口颇没有滋味,半晌后,崔琰才开口自嘲道:“公仁兄莫不是找错了人?我崔琰只是一名太学博士,仕职数年不得长进,能有何用呢?”

  董昭目睹崔琰神色变化,毫不动声色,缓缓问道:“那以季珪之意,我欲入仕朝中,该如何行事?”

  崔琰很快答道:“这个不难,最近自关东西来的名士不少,但如同公仁兄这般有大才,声名在外的却也不多,兄只需亲自去一趟司隶府,拜见一次陈使君,还怕没有没有官运吗?”

  说到这里,未免显得功名心太盛,崔琰自觉失态,连忙召唤苍头端上菜肴。待菜案上桌,董昭见案上盛有一条鲤鱼与一碗汤饼,心中不禁与雒阳饮食比较,当年雒阳奢华,只要在朝中任有官职,饮食最少也是四菜,其中不乏有鹿羹白莼,眼前的这些菜肴确实可算寒酸了,董昭心念及此,不由一笑。

  崔琰眼尖,见董昭失笑,误以为他心有不满,连忙解释说,如今朝中尚俭,去年又多支了八十万石米粮赈灾,各府都有些拮据,故而朝中诸官都不敢奢侈,平日饮食也不过是黄犬鲤鲫之流,绝无不尊重之意。

  董昭倒毫不介意,他手中筷炙不停,边吃边笑,说道:“季珪却是想错了,我只是颇为感慨,当年季珪你说,大丈夫生当为二千石,鼎食牛酒,何等的豪气,如今却也小心翼翼,似自画方圆,不敢稍逾,实在令人气短啊!”

  这番话了,竟勾起了崔琰的伤心事。早些年董卓乱政,他跟随郑玄东奔西走,从雒阳到平原,从平原到晋阳,一直随侍在老师左右。其中多遇乱贼阻道,累有风波,深感世事无常,命不由己,故而常有回乡自省,避乱深山的想法。但他念在老师尚在,后来朝中也算安定,终究还是留在郑玄身边传承衣钵。

  既为弟子,最大的所愿便是能为老师所认可。可这几年在长安修学,虽说也算有所得,但终究不得郑玄认可。于是崔琰也曾向郑玄提出过出仕,但郑玄说他所学虽博,却所思不淳,应当多在太学中教书育人,借之修身养性,继而回绝了崔琰所请。崔琰大受打击,一时间心中的种种志气也淡了。

  此时董昭一激,崔琰心中欢喜顿消,苦水翻滚,不由饮下一杯清酒,对他叹说:“年少轻狂,人之常情。而现下我年龄渐长,就知道人之所能,非是人力所能定,也要看三分天意,五分时机。”

  董昭见崔琰神情失落,也收敛了笑意,缓缓道:“季珪,那如此说来,如有一个机会,虽有大风险,却能让你一步登天,你可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