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二征淮南_季汉彰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去岁的淮北大战已大获全胜,但知晓朝政的士人都知晓。在诸葛亮原定的平吴策中,收回淮北不过是平吴的第一步,攻克淮南才是策中的重中之重。而去岁平定淮北动用了二十一万大军,如今子再度兴师,却只调动了十七万之众,实在是咄咄怪事。

  以地势来看,淮南北面淮水,南临江水,其间又有沘水、淝水、施水、濡须水等支流相互沟通,芍陂、巢湖等湖泽,因此即使到了冬季,支流间的水位也依旧能支撑楼船航行,可谓是供吴人水师随意纵横的然战场。而之前淮北之战时秋季退潮,吴人不得不舍弃水师,率大军与汉军陆战的场景,恐怕是不会再出现了。

  而从时机上来,这次用兵也有待商榷,毕竟就在调兵的同时,淮北徐州一带,仍然在进行着迁民大事。多达二十万的关陇百姓正由庞统负责,向琅琊、下邳两郡陆续迁居。百姓行伍自潼关到雒阳,数百里绵延不绝,消耗了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正是如此,才导致刘燮无法调集更多的大军。

  但即使如此,刘燮调兵征战的意愿依然非常坚决。在台阁中,他与诸僚商议,分析此战得失。认为虽然淮南遍布水网,但在淝水以西、阳泉以东的区域,仍然是以平原为主,汉军只需要有一支水师能在淮水保护汉军侧翼,便能先派一支部队抢先渡过淮水,以此扫荡淮南沿岸诸城。一旦成功,便能令骑兵通过平原,去袭击吴腹心之地,吴军必然军心大乱,收缩阵势。

  而更要紧的是大胜之后,吴人士气低靡,军心纷乱。毕竟孙氏本是伪朝,各族为之砥砺奋战,所图无非富贵而已。朝廷趁此时机,正当连开大战,使其不怀侥幸,再申之大义,像先帝招揽司马懿那样去招揽吴人士子,再重演一次信都大胜,实在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陈冲听闻后质疑的,为何将大军分为三部,互不统属,刘燮对此也深思熟虑过。并非是他不设置主帅,而是这一战太过特殊,按照诸葛亮计划来,一旦得胜,荡平下便是水到渠成。所以刘燮不愿意出任何意外,也不想远离战场,将指挥交予他人。故而他思虑之后,打算亲自坐镇中军,亲手摘取这场决定性的胜利。

  隆安五年七月初,刘燮率上林军三师离开东都,先暂居新蔡,等待陆军各部到达。此次出征,虽然兵力不及上次,但可谓是名将尽出。除去周不疑、郭淮以外,不乏过去在诸府中成名已久的将领。诸如孙资、温恢、王凌、卢毓、姜叙、杨秋、麴胜、岑光、游楚、杜畿等人,都已受命,各自分领精兵,皆不下数千。同时刘燮又提拔了部分新人,如王平、辛敞、董允、牛金、郝昭等,都留在中军作为宿卫,刘燮对他们期望很高,希望在此战后能将他们提拔至军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