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章 人选是个问题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海禁的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巩固朱家王朝。

  如今朝廷文强武弱,打仗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不多。但要找脑瓜子灵活能守好家门的,就像棉花田里的棉花一簇又一簇。

  大明爱面子,对上贡的附属国都要多花几倍送回礼,按理说是不愿意擦手他国事务。还是一个远隔万里之遥,不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岛国。按照先例,明廷一般会扶持他国倾向大明的势力上台。再定下几年一次的朝贡次数,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

  但这次可不一样。朱厚照把海贸利益死死的捂在自己手里,少部分的拿出来分给勋贵和皇亲国戚,文官集团连肉汤都没喝到。

  朱厚照从海贸中获利有多少,户部官员知道的非常清楚。天津卫只为囚牛商行开设的市舶司每年收到的关税稳定在30万两。弘治帝以私人名义向囚牛商行借款120万两专用于军制改革。户部还欠下囚牛商行九十五万石的粮食。

  满勒加是朱厚照选定的中转港,远航的船队要在此补给、货物在此中转。谁到此地任总督,他背后的势力就能在海贸上吃上一口肉。

  尤其是官员们探口风得知朱厚照没有扶持新苏丹的打算。太子难道真的在满勒加弄一个诸侯王出来?如果总督在满勒加站稳了脚跟,那是不是决定诸侯王人选时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呢?

  一时间无数人上窜下跳,其中以礼部右侍郎焦方为甚。

  第一个投靠朱厚照的官员杨廷和没有躺此次浑水。朱厚照已经与他私下谈过,希望他带领一部分流民前往古里。建起忠于大明的势力。

  “照哥儿属于谁出任第一任总督?”弘治帝询问儿子的意见。

  没有儿子的认可,朝廷派出去的总督是站不住脚的。弘治帝自得地想:幸好就一个儿子,父子俩没必要争权。否则换个人手上有凌驾皇权的力量,又会是一场兵不血刃的政治较量。

  “父皇与哪位皇叔的关系好?”

  朱厚照总觉得大明对遥远之地的控制力太弱,原有的模式不适合朝廷彻底管控。不论是旧港宣慰司还是交趾承宣布政司,都只是昙花一现。建宁卫、朵颜三卫、蒙古赤斤卫,都只占个能听的好名声,大明的实际管控几乎为零。

  朱厚照还是觉得太祖设立的九边塞王制度挺好的。在交通低效的时候,以血缘为纽带的统治最为牢靠。

  “朝廷派往满勒加的第一任总督必须要有能力掌控当地。仅仅只靠官员,无法让满勒加臣民服气。他们对大明由衷的崇拜。第六任苏丹娶了个所谓的大明公主,才坐稳了苏丹之位。”

  “为了让当地人归心,大明可以派去一位王爷娶他们的公主为妻。二三十年后水到渠成,立拥有大明王室血统的人为诸侯王。”

  “也就不怕断了几十年的朝贡,疏远两国的关系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