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二十四章 病的好_唐朝小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就必须将行善建立在温饱问题之上。而在不愁温饱的情况下,百姓渴望的一定是下一代能够生活的更好,更加有出息,能够读书认字,可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这一点微臣是深有感触,因为微臣小时候也很想读书,如果昭仪能够建办学院,而且还不收取学费,那么百姓一定会很开心的,他们的后人在学院学得的知识,那是一生都受用不尽,而且,学院是持续性的,它在不断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昭仪是在持续的帮助百姓,这或许会更加有意义一些。”

  李治突然哈哈一笑,道:“韩艺,杨蒙浩那一番话,是你在背后教的吧。”

  韩艺立刻道:“回陛下的话,确实是微臣教的。”

  李治倒也没有责怪他,反而表情变得非常认真起来,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普及教育,让人人都读书,那么谁还去种田。”

  韩艺答道:“回禀陛下,在微臣看来,种田跟读书并未有直接的冲突,读书认字只是让百姓具备一样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技能,而且微臣建议的是开办小学,让小孩从小读书,因为穷人家的小孩在家也是在家打酱油,哦不,是玩耍,还不如让他们去读书。”

  李治道:“读书自然是为了为国效力,读书人岂还会愿意去种田。”

  “那也得他们有这个能力,若没有能力者,纵使他想,朝廷也不会要。”

  韩艺笑道:“之所以陛下会这么说,无非就是因为现在读书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如果普及了教育,那读书就变得稀松平常,读书人又有什么可骄傲的。朝廷可以这么采取升学制,小学只是学习基本知识,倘若你要学习更加深奥的学问,就必须经过考核,考核没有通过的,那就说明你并不适合这一条路,考核通过者,再要经过一次考核,这样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考。

  如今很多学子从一开始就是冲着科考去的,但是多半人其实并不适合,天赋不够,但是他们却白白浪费了十多年寒窗苦读,甚至于几十年,而采取升学制的话,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如果你没有这天赋,那你就早点选别的路,犯不着一棵树上吊死,但是认得字绝不是坏事,不管是你要当农夫,商人,亦或者工匠,都有莫大的帮助。”

  武媚娘听得眼中一亮,道:“且不说普及教育,单说这升学制也是大有可取的。”

  李治点点头,颇有干感触道:“记得朕还是晋王的时候,在朝廷放榜之日,也常去凑凑热闹,经常看到有很多人考了几十年,却还是没有考上,朕也常常因此感到一些伤感,这些人中可能多半都是不适合这一条路,但是却因此白白浪费了一生,也并未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如果能够早些时候,就让他们明白这一点,那样的话,他们可能会活得更好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