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三章 或许中了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场是考论一篇,题用孝经,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

  这是乡试三场中最简单的一场考试。

  再加上下下了一夜暴雨,气温突然下降,早晨醒来的时候还有点冷。

  大约估计了一下,应该是二十度左右的样子,秋季已经降临。

  周楠的心情非常好。

  诏、诰、表。诏就是诏书,乃是皇帝颁布国家大政和法律时的所的圣旨。

  诰就是封诰,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比如如果嘉靖如果要任命内阁辅,就得写一份这样的东西。

  表,就是大臣向皇帝上的奏折。

  没错,乡试第二场考的是机关公文写作。

  毕竟,你一但中举是可以直接做从七品的官员的。

  或许在小说的读者看来,一个从七品,也就是做个县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可你换个思路想,这可是正处级官员啊,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县,中国才几千个县。十三亿人中才几千个实职正处副县,难道还不够牛吗?

  既然要做县丞,如果不会写公文,那就说不过去了。

  周楠成天侍侯皇帝,诏、诰、表看得审美疲劳,这东西也难不倒他。只用一天就写完了,早早地交了卷子。

  如果说第二场考试的难度骤然降低的话,第三场简直就是走个过场。

  第三场是经、史、时务策五道题,考官从经史子集中挑五个句子,让你结合大明朝的实际,写一篇策论,表看法,相当于后世的申论。

  可怜秀才们都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又懂什么国家大事经世济用。再说了,治国理政自有朝中大姥,还轮不得你们这些小秀才指手画脚。至于你有什么观点,是否合理,考官也不太在意。只要格式对了,又没有违制的地方,通常会打个圈儿,过了。

  别人做卷子,只恨题多。可周楠看到一下子要做五篇文章,心中却一阵欢喜。

  第二场考试的时候,他只用了一天就将卷子做完,剩下两天只能无所事事地呆在考舍中形同坐监,郁闷得狂。

  现在终于有事做可以打光阴了。

  ……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八,顺天府乡试终于结束,过两千秀才浑身肮脏,满面疲惫地从贡院里出来。

  这次朝廷特意开恩,给了顺天府两百二十一个录取名额。主要是考虑到京师毕竟是都,名额若是太少,未免有损天子脚下善之区的名声。而且,朝廷未必没有怜惜京师每过得十来年就会被北方游牧民族入寇祸害之意。

  要知道,如陕西那样的大省碰到地方官没能量,在朝堂上说不起话时,最少的时候才九十来个解额。

  虽说如此,可十中取一的的录取率也实在有些低,众生都是面带忧色。

  这次大家都笃定顾言会出《论语》题,大家都在那本书上下工夫。但结果是《大学》《中庸》《论语》各一题,顾言狠狠地给欲投机取巧的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