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章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纳兰性德读完这两首词后的反应,被顾贞观后来写在了自己的词集《弹指词》里。

  【二词容若见之,为泣下数行,曰:“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也。”余曰:“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恳之太傅,亦蒙见许,而汉槎果以辛酉入关矣。附书志感,兼志痛云。】

  这里面,河梁生别之诗指的是西汉李陵送别苏武时写的诗,山阳死友之传指的是西晋向秀为悼念嵇康和吕安而写的《思旧赋》,都是表达朋友情谊的传世之作。

  顾贞观于是就此事向纳兰性德求救,在纳兰性德多方奔走下,迄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冬,经顾贞观、纳兰性德、徐乾学、宋德宜以及纳兰明珠等人的合力营救,终于将吴兆骞赎回,成为一时佳话。

  纳兰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数他写给顾贞观的《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初识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之时的酬赠之作。写于公元1676年,是年纳兰性德年仅二十二岁,其时顾贞观已年遇四十,因不得志,刚刚解职辞官,暂居于纳兰性德府第。生性注重友情的纳兰性德欲与顾梁汾结下肺腑之交,但又由于两人当时地位悬殊,唯恐顾贞观不解其情意,故先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以消除二人之间门第等级之间的隔阂。

  相见恨晚之情,同情不平之心,可见一斑。

  “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这是《金缕曲·赠梁汾》所产生的轰动效应。

  【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

  这是《清稗类钞》中的一段记载。

  可以说,虽然属于不同的阶层,但是纳兰性德却格外重视友谊,他一生为顾贞观写过几十首词,数十首诗,赠梁汾,再赠梁汾,又赠梁汾,简梁汾,寄梁汾……

  纳兰性德甚至在《金缕曲·简梁汾》中说:“知我者,梁汾耳!”

  ——世上懂我的人,就是你顾贞观啊!

  康熙二十五(1686)年,也就是纳兰去世后的第二年,顾贞观回到家乡,在惠山脚下筑室,命名为“积书岩”。从此隐逸避世,潜心读书,做学问,过了三十年隐居的日子。

  纳兰性德去世十年后,顾贞观在曹寅怀念纳兰性德的画轴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诗: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呜呼,容若已矣,余何忍复拈长短句乎?是日狂醉,忆桑榆墅有三层小楼,容若与余昔年乘月去梯,中夜对谈处也。因寓此调,落句及之。】

  这一段注解,可谓是顾贞观酒后吐真言了。

  所以,顾秋风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那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就是纳兰性德写给顾贞观的!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