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0章 柳七郎(上)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显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唐五代炖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士涂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琅子,经常混迹于歌楼,机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机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机的约请作词,供歌机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他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试比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然而晏词含蓄,柳词坦率。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曾受到宰相晏殊的责难。而正是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愁。且看其《满江红》:

  【万恨千愁,将少年、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词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

  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再次是表现下层,机,女的不幸和她们从凉的愿望。

  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机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押戏,玩弄,歌机,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风肌清骨,容泰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热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滟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黯心伤。”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笃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唱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引仙》)

  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出一种人格观念的变化。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机,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描写,这是他常常受到后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