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6章 周邦彦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秦观、黄庭坚差不多同时登上词坛的钱塘才子周邦彦,字美成,号清针。少年时代落,魄不羁,曾沿姜西上,客游荆州,28岁时,因向神宗献《汴京赋》,歌颂新法,而大获赏识,由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徽宗时他先后在议礼局、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又献诗蔡京,说他“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官礼乐中”。那正是北宋王朝临近覆,王的前夕。

  周邦彦一生虽然没有遭受苏门词人那样沉重的打击,坡害,但士涂并不得意,几度浮沉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飘泊流落的辛酸。“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红林檎近》),正是他生活处境和心境的自白。而“漂零不偶”(《重进〔汴都赋〕表》的羁旅行役之感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这种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即使是重返汴京在朝中为官时,他的心情也一直是压抑苦闷的,词中充满着“谁识京华倦客”(《兰陵王》)的孤独和“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一寸金》)的悲伤,潜在地反映出北宋王果前夕士大夫悲观失望的心理。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柳永等宋初词人的咏物词,主要是描摹物态,图形写貌。苏轼的咏物词,开始将状物态与抒人情合而为一,但所作咏物词不多。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多,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士涂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重寄托开启了门径。

  作为苏轼前后相继的词坛令袖,周邦彦具有与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贡献。苏轼如唐诗中的李白,追求创作的自由,强调性,情的自然流露,力图打破词作原有的创作规范;周邦彦则如杜甫,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因法度井然,使人有门径可依,故“作词者多效其体制”。

  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是从柳永词变化而来。柳词善铺叙,但多是平铺直叙,一般为时空序列性结构,即按情事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来组织词的结构,明白晓畅,但失于平板单一而少变化。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