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8章 吴能敌否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范蠡的确是不可能背叛庆忌的。

  他初一入吴,就被庆忌重用,封为治粟内史,官居九卿之一,位高权重。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被庆忌这般赏识的范蠡,怎么可能背叛庆忌,转投楚国的怀抱?

  再者说,楚国已经山河日下,而吴国的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在吴国效力这么多年,建树颇多的范蠡,早已将吴国视作自己的故国,又怎会让自己成为“二臣贼子”?

  “唉!寡人恨上苍不卷,让寡人与范子如此大才,失之交臂矣!”

  被范蠡拒绝后,熊轸痛心疾首的说道。

  昔日的楚国,楚才晋用,现在的楚国,楚才吴用,自始至终,楚国的人才流失都非常严重!

  如当年的伍举一般。

  伍举,是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伍子胥)祖父。

  公元前547年,伍举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一步投奔晋国。

  他在郑国遇到好友蔡声子,表达了还想回到楚国的愿望,于是声子到楚国告诉令尹子木:以前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都被晋国重用,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现在椒举又逃到晋国,如果被晋国重用,指不定会给楚国添多大的麻烦!

  令尹子木急忙派他的儿子椒鸣把他从晋国接了回来。

  这就是“楚才晋用”的典故。

  之后,伍举更是劝说楚庄王励精图治,“一鸣惊人”的典故,也源于此。

  难怪熊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范蠡、伯噽、伍子胥,三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一国得其一,便可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不得在楚国出仕!

  伯噽与伍子胥,更是跟楚国有着血海深仇,恨不能马上灭亡楚国。

  虽然,这跟熊轸的关系不大,但这是他的父亲楚平王留下的烂摊子,熊轸不得不父债子偿,自己收拾。

  “范子此来,定是为楚吴两国弭兵之事耶?”

  “正是。”

  范蠡开门见山的道:“而今,吴楚两军在鸡父一带相持不下。以晋人为首,中原十八国诸侯将会盟于召陵,商议伐楚之事,楚国危难,我王实不忍见贵国就此覆灭,故而遣外臣使楚,请楚国弭兵!”

  这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对于范蠡的这番话,楚国君臣是愤恨不已的。

  诸侯联军伐楚的事情,还不是吴国推动的吗?

  现在,范蠡居然还敢说出这种大言不惭的话。

  庆忌不忍见到楚国被覆灭?

  笑话!

  真是欺人太甚!

  熊轸冷着脸,没有说话。

  陛台之下,子期怒不可遏的指着范蠡道:“范子,区区诸侯联军,我楚国何惧之有?”

  “反倒是你吴国,征战楚地大半年,先后劳师远征七八万人,恐怕深入我楚国腹地,后勤补给困难,已经力有不逮矣!”

  “否则,以吴王庆忌的秉性,又怎会让你使楚,促成两国弭兵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