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章 尴尬窘境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3章尴尬窘境

  毕竟沈尹戍说到底还是楚庄王的曾孙,楚国苗裔,又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在楚国颇有名望,人缘极好!

  再加上,沈诸梁自己也是年少成名,被楚人寄予厚望的青年俊杰。

  所以孟嬴左思右想,权衡利弊之后,还是觉得不问罪于沈诸梁,不追究沈尹戍的丧师辱国之罪!

  吴人送来的沈尹戍遗体所在的棺椁,也已经被安葬于都城之外,草草下葬。

  “沈诸梁请增派援兵于潜邑,以期大败来犯之吴军,不知二三子以为然否?”

  孟嬴并没有选择乾纲独断,而是让一众公卿大夫一起商议。

  闻言,陛台之下的大臣都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不多时,令尹囊瓦首先出列道:“大王、国太,臣以为不可再大动干戈,增援潜邑。潜邑有兵马数千人,兵精粮足,足以守备潜邑无虞!”

  “而沈诸梁所议增兵者,仓促之间,楚国何有多少兵马可增援潜邑?”

  “吴军凶蛮,暂不可力敌,其父沈尹戍率众八万人,尚且尽数折于吴地,何况沈诸梁?他能坚守潜邑已经实属不易,何以贪功冒进?”

  顿了顿,囊瓦又道:“再者说,吴军攻潜邑不克,定然疲乏势衰,自行退去,我楚国又何必损兵折将,为各家各户再添上缟素?”

  “令尹之意,莫不是让楚国放弃舒地与沿江诸城邑?”

  对于囊瓦的这种主张,子西大为不满。

  “这倒不是。”

  囊瓦摇摇头道:“本令尹只是认为楚国切不可急功近利!吴军久攻不下潜邑,势穷之时,当不战自溃,他们又岂能在舒地站稳脚跟?”

  “待时机成熟,我楚国再集结大军,一举大败吴军,收复失地,岂不妙哉?”

  一听这话,朝堂上的公卿大夫不由得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不过!

  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楚军的伤亡,减少楚国在战争中的损耗,再好不过!

  毕竟,每当楚国对外进行战争的时候,各地的封君都会出动兵员,粮秣辎重,不得不响应楚王的号召。

  大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

  若是战胜还好,一旦战败,封君们的兵马钱粮就跟打水漂一般,半点好处捞不到。

  这让他们如何能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令尹所言大缪!”

  子西瞪着眼睛呵斥道:“殊不知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若不趁着吴军势穷之时,一举扑灭来犯之敌。”

  “假以时日,吴国又增派援兵,楚吴生死国战,届时楚国何以自处?”

  “申公子此言差矣!”

  囊瓦冷笑一声,说道:“楚乃大国,霸主之国,便是丧师八万,又岂是区区的吴国可以相提并论的?”

  “现在伐楚之吴军只是势穷,锐气仍盛,申公子却教唆大王、国太倾国之兵一战,让将士们白白流血送命,是何道理?”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