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柳七郎(上)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不多和欧阳修在词里流连湖光山色、表现洒脱情怀的同时,柳永却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表现他生活在市民中间的感受,这是文人创作中的一种新的现象,对后来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是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机,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琅子作风。当时有人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他,而宋仁宗是看过他的那首《鹤冲天》的,当即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洲、杭洲等地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大约在他饱经丰见桶至节级的白眼、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然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桶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长,一调少则**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至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至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至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作,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至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也认为柳

  请收藏:https://m.bqs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